光伏电站实行即征即退50%的增值税优惠,相当于上网电价增加0.02-0.04元/度,电站收益率将上升1%-2%,将直接利好个人光伏电站运营。
今年这个目标下达也比较早,项目施工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安装周期也拉长了,加上以前投资人在投资电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项目预测性也更好了,所以今年这个17.8GW的目标还是有希望完成的。看今年的方案里面就做了一些调整,新增了分布式的领域,将农业、渔业、扶贫等加了进来。
爱康金属总经理李光华:对于今年行业总体的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这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利好的,也说明发展光伏有社会基础。在我的理解,能源局是响应国家的战略。那去年为什么没有完成14GW的目标呢?去年总共完成10.6GW,其中分布式完成2.05GW,只完成了预定目标的四分之一,地面电站原定6GW的目标结果完成了8GW,这说明不是社会不想做光伏,而是在电站类型方面没有研究透。中国光伏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将光伏产业发展好、培育好,作为国家战略层面是有一定的考虑的,因此,能源局此次配合国家的战略方向,对今年的光伏装机加大了力度。
SOLARZOOM光伏亿家创始人刘昶:此次2015年国家光伏建设目标定在17.8GW,2014年的计划是14GW,但实际完成仅在10GW,等于说今年的计划较之去年实际增长接近80%,这确实大超市场预期,对于光伏行业发展提振作用相当明显。在去年原目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3.8GW,而去年的目标仅完成了76%,这一新目标的公布一方面引得光伏圈大赞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能否完成目标的质疑声在圈内若隐若现。有地面电站建设的从业者乐观表示,1780万千瓦的新增规划理论上可以全部建为集中式地面电站,特别是对于不适合发展分布式电站的地区,集中式电站的发展潜力在今年可以得到更大的释放。
其中,新增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屋顶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对降低电价地区和项目适度增加建设规模指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等政策均令从业者眼前一亮。根据现有产权登记制度,屋顶光伏电站的产权属于屋顶业主。为完成指标,最后一度抢装规模超过600万千瓦。取消指标限制在从业者中获得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通知》提出建立按月检测、按季调整、年度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国家能源局去年12月份连续出台《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着力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难、补贴到位难等问题,已见成效。
首先,新方案更加尊重市场因素,有利光伏发电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份编号为国能新能【2015】73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下称《通知》)从17日傍晚开始在光伏行业内迅速扩散并引发热议。总之,尽管业内人士对《通知》解读不一,但从政策制定本身而言仍具有积极意义。其中,新增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屋顶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对降低电价地区和项目适度增加建设规模指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等政策均令从业者眼前一亮。
此前的《征求意见稿》还曾明确提出集中式电站800万千瓦、分布式电站700万千瓦、屋顶分布式不得少于315万千瓦等量化标准,但这些指标在《通知》中不再体现。与此同时,《通知》提出建立按月检测、按季调整、年度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而去年前三季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134万千瓦,扩大统计后全年新增分布式并网规模也只有205万千瓦,与最初制定的800万千瓦发展规划相去甚远。根据现有产权登记制度,屋顶光伏电站的产权属于屋顶业主。
此前,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进展缓慢,全国累计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量467万千瓦。据悉,2014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仅有400万千瓦。
同时,考核时间提前至10月,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避免出现2014年年底的抢装现象。该机制通过三个时间节点体现:在4月底前,对未将新增建设规模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地区,其规模指标将视情况调剂到落实好的地区;7月底前,经综合平衡后,对建设进度快的地区适度追加规模指标;10月底前,对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网规模未达新增建设规模50%的,调减下一年规模指标。
国家能源局去年12月份连续出台《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着力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难、补贴到位难等问题,已见成效。首先,新方案更加尊重市场因素,有利光伏发电事业的健康发展。问题的背后是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漏洞。专注分布式电站建设的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告诉财新记者,高层已经明确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发展具备就地消化能力的分布式电站,随着电改、配额制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分布式电站将迎来一轮大发展。为完成指标,最后一度抢装规模超过600万千瓦。除非屋顶电站的投资方与屋顶业主一致,否则一旦出现纠纷电站投资方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这一数字也略高于两个月前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1500万千瓦的预计目标。而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周期往往较长,这无形中增加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与往年规划最大不同的是,《通知》没有对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分别设立具体的装机指标。今年的布式光伏市场连续出现利好信号。
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将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光伏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范围。有地面电站建设的从业者乐观表示,1780万千瓦的新增规划理论上可以全部建为集中式地面电站,特别是对于不适合发展分布式电站的地区,集中式电站的发展潜力在今年可以得到更大的释放。
《通知》显示,2015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较去年实际新增规模增长了720万千瓦。《通知》还特别提出,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限制建设规模,各地区能源主管部门随时手里项目备案,电网企业即使办理并网手续,项目建成后即纳入补贴范围。目前,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障碍主要集中在融资环节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源信息咨询公司IHS光伏首席分析师廉锐表示,取消指标是一种进步,市场化的方案让各地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地有所侧重。
取消指标限制在从业者中获得广泛好评。《通知》反映出国家能源局对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开放态度,不设规模限制,多多益善。
而分布式光伏从业者同样表示乐观。但分布式项目仍然存在融资、产权等根本问题待解,发展空间依然受限。
有业内分析师对此表示,动态管理机制可以有效促使地方政府提前将项目落实光伏发电和金融创新在本次会议还会碰撞出哪些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广东省能源局新能源产业处、广东省发改委新能源产业处都将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会议将就当前南方六省光伏产业现状及如何创新开拓市场、加快产业升级、突破融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光伏终端市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应用市场,而实际上是金融应用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金融业务是必须要走的道路。本次会议将根据南方六省发展光伏的优势与特点,聚焦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商业模式解析、金融手段破解分布式发展难题、分布式光伏电站经典案例分析等话题。
归根结底,光伏产业需要创新,同时,金融机构要进入这一产业,也需要同步创新。借国家政策的东风,激发南方六省开发太阳能的潜能,从而带动南方六省工业企业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热潮。
由天合光能、中山大学主办,SPI、十一科技、木联能、华为、隆基硅(乐叶光伏)、solarbe索比光伏网、南度度节能服务网合作举办的2015年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论坛将在2015年3月24-25日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中这也是重点讨论议题之一,比如近期业界话题的焦点绿能宝,绿能宝是结合了现有互联网及融资租借事务为一体的理财收益商品,首要是为出资者和光伏发电业主建立一个融资租借桥梁,寻觅出资者和光伏发电业主的平衡点,完成共赢。
从金融的角度看,由于国家针对分布式光伏有独立的电价政策,因此,分布式光伏可以作为金融产品进入资本市场,计算投资回报、募集资金。据了解,工商银行在2014年发布的《工商银行关于光伏发电等新兴能源行业信贷指导意见》中表示: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优先支持利用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集中开发,分散开发和分布式利用共同发展。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